声音的名字

分享

1

各种各样的名字

作为学习音乐理论音乐的开始,我想先整理一下关于声音名称的知识。当然,当我们提到声音的名字时,我们会想到“do re mi fa sol la si”,但是当我们谈论和弦进行的时候,有时会用字母诸如“C-F-G”,或者“C大调”、“G小调”来表示。我们将这些称呼整理一下。

“do re mi”、ABC、123都可以作为表示音高的方式。让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。

null

A=la=6,之后的依次对应。请记住A对应的是la不是do。这一点要说的话只是因为语言体系不同而已,再加上在用法上有微妙的区别,所以介绍一下。

1\2\3

诸如数字1234567来表示音高就是我们所谓的“简谱”,但是在国际上使用频率并不高,而且容易产生误解。因此在本网站上不会使用这种表达方式。

A、B、C

比简谱更加通用的版本,也是在欧美的标准。现在的流行音乐理论主要受到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爵士乐理论的影响,所以在亚洲流行音乐理论的世界里主流也是使用ABC。1

但是每个国家的发音都不一样,例如,在德国,"C" 发音为 "tsay"。在合唱、歌剧、古典音乐等领域,这种德语读法有时更为普遍

尽管有些人可能认为ABC都是只用在“和弦上“的名字,但是实际上它先是每个音高的名字,在漫漫历史进程中,逐渐被用到了和弦上。

null

Joseph Gehot, “A Treatise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usic in Three Parts”, p11 (1786)

这是早期资料。正如你所看到的,ABC被应用在键盘上的每一个音符上。这个网站暂时也会使用do、re、mi,但是看到后面高级的教程时,也会用“A音”“C♯音”之类的表达方式。

do re mi

那么,我们所熟悉的do、re、mi是从哪里来的呢?它是由11世纪的意大利音乐理论家达莱佐(Guido d'Arezzo)发明的。达莱佐在拉丁语的赞歌中,发现每个乐句的开头正好是do、re、mi……因此把每个乐句的开头取下来,以此作为声音的名字。

这是歌和歌词。

Ut queant laxis
Resonare fibris
Mira gestorum
Famuli tuorum
Solve polluti
Labii reatum
Sancte Iohannes

如果你能唱出这首歌,你就可以记住音高名字了!因为do、re、mi是从歌词中摘下来的,所以使得它容易用来唱歌。

do原本发音Ut,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样子。2

据说,将“ut”替换为“do”这件事,发生在17世纪左右的意大利。一种主流的说法是,“Do”取自拉丁语中意为“主”(Lord/Master)的“Dominus”一词。另外,“Si”(即ti)这个音名最初也并不存在,它是在圭多(Guido d'Arezzo)去世很久之后才被添加进来的,据说这也同样发生在17世纪左右。
此外,《Ut queant laxis》(即《施洗者圣约翰的赞美诗》)的作曲者身份也并不明确,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曲子就是圭多本人创作的。

DoReMi有一个好处,因为它很容易被唱出来。因此,不仅在意大利,在其他国家也经常在与歌唱有关的场合使用,而且在整理歌唱音乐理论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,我们将在稍后的文章中介绍这一点。

2

Sharp和Flat

除了do、re、mi之外,还有两个熟悉的名字“sharp”、“flat”。

语言
英文 Sharp Flat
中文 升号 降号

所以“F♯”就读作“升F”。这与ABC也是一体的,所以要努力习惯ABC音名。

异名同音

顺便说一下,“sol♯”和“la♭”其实是一个音,音乐世界中的每个音符都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。像这样升降号不同但是是同一个音的情况叫异名同音 Enharmonic)

null

Sol♯ 和 La♭ 是同音异名

至于该用哪种方式来称呼这个“异名同音”的声音,现在完全不用担心。实际上,用哪个称呼确实会产生微妙的差异,但那只有在学了一定程度的音乐理论之后,才会有明显的区别。在这个网站上,我们会在进行到旋律篇第三章之后再谈这件事。

对于像小提琴和主唱这样可以无限精细地调整音高的乐器来说,根据用哪种方式写出来的声音会有微妙的不同,这是一个高度维度的故事,这里相当深奥。

尽管如此,我们还是不需要担心现状,因为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理论知识中并行学习如何区分异名同音。

3

为八度编号

音名本身并不包含具体位于哪个八度的信息。因此,比如就算我们说了“La”音或“A”音,也无法确定它实际的音高。为此,在以DAW(数字音频工作站)为代表的各种应用环境中,便采用了通过数字来表示音高的方法。

null

Bitwig Studio中的样子

例如,比C3高一个八度的音,就称之为C4。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区分音高的差异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编号方法的标准并未统一

null

举例来说,在88键钢琴上位于中央的这个Do音,通称“中央C”(Middle C),但它究竟应该被称作C几,这一点本身就没有定论。在主流标准中,存在两大阵营:一方称之为“C3”,另一方则称之为“C4”。

标记 使用的场合
C3 YAMAHA, Apple, Native Instruments, Ableton Live, Cubase, Studio One, Pro Tools等
C4 Roland, Korg, Sibelius, Dorico, Melodyne, SPN等
C5 FL Studio等

将中央C称为“C4”的方式,是美国声学学会所推崇的“科学音高表示法”(SPN, Scientific Pitch Notation),因此在学术界,大多采用的是这一标准。而另一方面,在DAW的世界里,正如您所见,占据主导地位的则是“C3”标准。

因此,就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:DAW主程序和其内部加载的软件插件所显示的八度编号不一致。虽然现在似乎有越来越多的软件可以通过设置来更改这一标准……但在某些情况下,这仍有可能在交流时造成误解。因此,最好将“标准并未统一”这个事实记在心里。3

外部显示与内部机制
看到编号如此混乱,或许有人会想:这不会对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造成什么问题吗?但实际上,在DAW、乐器软件、硬件键盘等各种设备中,无论屏幕上显示的是“C3”还是“C4”,其内部程序都是用“60号”这个编号来管理中央C的。
“中央C = 60号”这条规则是作为标准被明确规定下来的,并且各家公司都严格遵守,因此在数据交换时并不会出现问题。
支撑着这种电子乐器间演奏数据交换的数字通信标准被称为“MIDI”。它是在1980年代,由日本的雅马哈(Yamaha)、罗兰(Roland)、卡瓦依(Kawai)、科音(Korg)以及两家美国乐器制造商,总计六家公司共同协商制定的。关于MIDI的更多信息,藤本健先生的这篇文章解释得非常清楚易懂。
(https://www.dtmstation.com/archives/51930656.html)


综上所述,虽然说了很多种名字,但要记住的并不多。在音乐理论中不仅要使用“do re mi” ,还要使用“ABC”的标记。A就是la,记住这个就可以了!

总结

  • 声音的名字根据场景多种多样,但是在流行音乐中最常使用的是英语的表达方式。

  • 拉丁语的“do re mi”在总结音乐理论方面也有重要作用,在之后我们还会提到。

  • 要记住“A”就是“la”音。

建设中。。。